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89篇
教育   453篇
科学研究   4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亚洲一流大学都十分注重本科课程设置的顶层整体设计及课程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重视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以课程为载体,大力推行以基本素养和全人教育为目标的通识教育。设置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强化课程管理与教学质量监督是亚洲一流大学保障其课程实施有效性的重要方式,而重视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改进,强化学分制管理,倡导教学方式变革,是其课程与教学管理制度的共同经验。我国大陆研究型大学在实施本科教育改革时,可研究借鉴亚洲其他国家一流大学以及我国港台名校的课程设置模式与管理经验,以加快内涵发展与改革创建步伐。  相似文献   
22.
文化资本与文化再生产理论已经在国际上流行很久了。十多年前,笔者在东京大学留学时,研究室里有几台共用电脑的开机密码就是“Bourdieu”(布迪厄)。这个不太好记的法文名巧妙地屏蔽了外人的随意使用,而我们专业之内人人都对它的拼法烂熟于胸。恐怕布迪厄本人未曾料想,自己的大名在日本的大学里竟成了个通关口令式的“文化资本”。 在社会结构尺度上观察现代教育,特别是对大学入学机会差异、大学生发展和出路分化的研究中,以家庭文化资本为主要解释变量的论文汗牛充栋,文化再生产理论一再得到验证。这一理论展现出横贯全球的普适性,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地域,总能成功地揭露由于出身造成的不平等在教育系统中被巩固甚至加强。对此欧、美、日、韩早已束手无策,而中国似也未能幸免。令人不解的是,依据该理论的大量实证研究竟然众口一词地讲出对人生的宿命论解读,还有对教育事业的心灰意冷,这令我们不能马上就将其奉若真理。 面对文化再生产理论巨大的现实影响力,我们是否还能想象其他的受教育动机?文化除了作为一种资本还可以是别的什么?中国传统里保存着未受布迪厄理论影响过的社会现实与理论构想。自古以来,文化是个总体概念,指一个文明体共有的精神财富,而不是个人财产。汉代董仲舒云“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指出精英文化不谋求个人功利。北宋著名的“横渠四句”提倡读书人去担起全体生民的责任,扛起整个文化的前途。讲一个人有家学、有文化说的是他更多地浸染在某种世代流传、全体共有文化之中,习得了相应的为人处世之道,是个受人尊重的人。现在,要是在研究中借用术语定义他拥有“文化资本”,就仿佛指摘他掌握了以特定方式自我包装、显示优越来压制其他人的技巧——理论化过程中何以会发生如此翻转令人深思。当文化资本说将文化降格成某个阶级的经济趣味、小圈子的利益壁垒和个人传习到的竞争筹码,也就把存在着代表文明传统与价值共识的“文化”从观念中清除了。 出自《周易》的“人文化成”意味着通过人文的方式推行教育可以使社会更加文明化,使个人更加明事理、合人伦。文化的代代相传在中国通常被认为是福祚绵长之事,然而文化再生产却背负着不平等的道德恶名。问题是,在评判文化的传承或再生产行为是否具有正当性之前,难道不应当具体地了解文化的内容?如果文化教育对人格塑造确有裨益,又何必苛责来自家庭的突出贡献?不问其内容,仅仅将下一代接收到上一代文化教育材料有多有少视为头等大事,显得舍本逐末。 布迪厄揭示了文化的符号性特征,也使具体的文化被抽象为没有灵气和道德感召力的货币。再生产理论引导人们只关注占有货币的多少,忽略其质地特性与成色好坏,因为那不过是民主制取代贵族制后精英文化的残骸。我们既要在西方思想脉络中认识文化再生产理论的深刻性,也不能忽视其关于现代教育的连带设定。在一个经济等级化的社会,一个人受教育的目的只是在竞争中获取符号货币以换取社会身份和经济地位。就是说,能使人内在发生改变,成为更好的人,那种以文化人的教育是不可能的,人与人的德性差别与所受教育无关,受教育只能带来掌握文化符号上的差别。由此,便宣告了教育本身的无意义。与此同时,在社会层面选贤任能的理想被一并消除,国家教育选拔系统的正当性根基也无从寻觅。 从经验直觉和理论演绎来看,文化资本与文化再生产理论与中国的情况都有很大分歧,而中国的经验与常识未必没有普世性。富有创造力的中国学者已经注意到了本土思想的独特价值,认真地对待我们的传统可以激活贫乏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23.
促进高校跨学科研究发展的治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学科研究中心在现代大学的战略发展过程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它们要与传统院系分享大学治理的权力,甚至会向大学校级要求更多的自主权力,这导致了大学治理的进一步碎片化。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和国别比较研究发现,对同时兼任院系教师和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的科学家所完成的工作量在两个单位各自进行重复的全额计算,是一种激励院系支持教师从事跨学科研究和促成跨学科研究中心真正向科学家们开放的有效机制。而变革我国政府科研项目的资助模式则是促进高校跨学科研究健康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24.
高校绩效拨款评估机制的比较研究:基于北美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和美国田纳西州绩效拨款的评估机制,并结合我国国情,分析如何构建适合我国绩效拨款的指标体系、核心指标、指标类型、指标权重、指标制定方式以及指标稳定性,并提出相应的设想。  相似文献   
25.
简论作为过程量的教育质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质量一词频频出现在各类教育书刊中 ,但人们对“什么是教育质量”却是众说纷纭。这让人想起古罗马奥古斯丁的感叹 :如果不问“时间是什么 ?”可能还清楚“时间”是什么。有关教育质量概念的看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常见的观点 :(1 )学校教育不仅要传播知识 ,更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能仅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论断教育质量的高低 ,应全面评价全体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素质。大多数教育工作者赞同这种强调学生全面素质的教育质量观 ,这充分反映了素质教育的观念已深入人心。(2 )与第一种观点相近的…  相似文献   
26.
为促进跨学科研究和教学的发展,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采用集群聘任构建校级跨学科合作网络:把教师聘任到集群,在相关院系为其安置行政归属,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为保证集群教师的良好合作,学校创建集群专属网站,建立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管理机制,实行诸如双管齐下,合二归一的评估方法等。  相似文献   
27.
从重奖惩到促发展,教师评价的功能需要不断完善与优化,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不仅有助于教师自身实现理想的职业规划,还对完成高质量的育人目标、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但评价实践中指标的设计缺乏对教师个体的关切与契合、尚未激活教师主动参与的意愿和积极性、反馈信息的不及时和不到位导致过程零散等问题阻碍了发展性评价在中小学的深入开展。为此,应增强教师评价与个体职业发展阶段的契合性;利用技术平台记录教师成长的过程信息;提升教师的反思与研究能力,支持其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28.
大学思想场域是一个风鬟雾鬓而又缤纷异彩的世界,这种缤纷异彩不仅仅在于它的多元嬗变、见仁见智,更在于时时孕育其中的关系冲突、思想交锋与行为抗衡.  相似文献   
29.
美国高等教育与社会之间长久以来就存在一种互相支持的关系。然而,随着美国高等教育市场化程度的加深,许多大学或学院更关注自身利益,各项社会服务的职能在无形中遭到了摒弃,高等教育面临着市场化危机。面临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高等教育应在吸取美国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其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